当实验室的灯光与实践场的晨光交相辉映,当理论的星火在现实的土壤中燎原,“夏日筑梦•研途记录”暑期科研打卡活动第二期如约而至。研究生们怀揣探索热忱,将科研视角投向更广阔的实践场域: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活力赛场到温馨社区,他们正书写着“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
实践足迹:在深耕中绽放光芒
科研的生命力,永远在实践中生长。打卡页面上,跨学科的实践故事正以多样姿态绽放。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戴凡超同学,暑期在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专注研习CAN通信技术,同时深入车辆实操现场,钻研中断原理与定时器应用设置、调试报警装置、测试实验仪器接线,让专业知识在一次次实操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彭庆龙同学在实验室里演绎着纳米液晶复合材料(NLCs)的“蜕变传奇”:300K恒温下,聚合反应悄然开启“魔法时刻”。 烧杯中的波澜、仪器上的数值,都在为解锁材料新性能、拓展应用新场景积蓄力量。
在校企合作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沃土上,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吴夏同学以奇瑞学院研究生班成员的身份,扎根企业生产一线。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动能,参与的自研工艺点检系统项目,在第十届制造技术创新成果发布决赛中斩获一等奖。这份荣誉,既是校企协同育人成效的生动诠释,也激励更多学子在实践中迸发科创活力。
人文学院的陈一鸣同学在赭山中路宜邻中心建杨社区的暑期托班里,化身为志愿者,在与孩子们的温馨互动中传递知识,以实际行动为社区服务写下温暖篇章。
体育学院的研究生们在训练场上深耕科研实践。谭伟伟同学在打卡中详细记录着每周的训练计划,在挥汗如雨的训练里,让拼搏的风采成为最生动的实践教材。
实践感悟:在知行中收获成长
“以前总觉得知识是停留在纸页上的概念,直到在企业实习后,我才懂得,真正的知识是藏在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里。”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吴夏同学的感悟,道出了实践带来的认知蜕变。
人文学院的陈一鸣同学说:“我会继续在志愿服务实践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力量温暖更多的人。”
研途攻坚:下一站,破局向前
科研的探索之路,总会充满各种挑战。当实验数据与预期偏差、生产流程遭遇瓶颈、服务中遇见新需求……这些实践中冒出的“硬骨头”,正等待同学们以攻坚者的姿态逐个突破。下一期,让我们聚焦科研路上的“闯关时刻”,看青春学子如何以智慧破局、以毅力攻坚,于重重难题中“研”途勇进。
(文:李蓓、于嘉树;图:戴凡超、彭庆龙、吴夏、陈一鸣、谭伟伟;编辑:苏霞;预审:刘宏建;审核: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