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研究生部(学科(学位)建设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培养工作  培养在线

关于制定(修订)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各学院、各学位授权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安徽省研究生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安徽省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四为”方针,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以促进研究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以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开放包容、协同育人为重点。通过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优化课程体系,规范培养过程,着力构建符合我校学科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从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培养体系的多个层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和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强化课程思政。明确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文化基因和价值元素。

3.明确分类培养。培养方案修(制)订应分层次、分类别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学术学位研究生加强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4.体现培养特色。各学位授权点要在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强化培养质量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点,通过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和科研实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出一定的培养特色。

5.对标核心课程。对标应对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充分发挥核心课程指导性作用,结合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调整和更新课程体系及其内容。

6.凸显行业参与。专业硕士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学结合,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考核评价,保证实践质量。

7.推进双语教学。推进有条件的学科为研究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采用本学科国际上优秀的原版外文教材和全英文授课。原则上,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每个学科至少开设一门双语教学课程。

8.加强案例教学。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制定(修订)范围

本次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范围包括我校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各专业、各专业学位类别。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更新)》,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制定培养方案,由一级学科主要依托学院召集相关学院协商,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既保持总体一致,也包容个体差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按专业学位类别制定。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培养方案须所在学位授权点与所属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共同讨论制定。

四、主要内容与要求

1.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确定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并围绕培养目标,在品德素质、知识结构、基本能力等方面制定更为明确详细的要求。

2.细化基本内容。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本学科(专业学位类别)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实践环节,科研与学位论文,培养方式与方法等。培养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检查。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可参考各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3.完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应对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教学目的及要求、课程内容简介、考核方式、推荐参考书目、说明等。其他课程应参照核心课程指南提供课程简介。

2)优化课程结构。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类,课程体系中须增加研究方法类、学术实践类和研讨类课程,要适度设置校企共建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方案中可设置适当的实验课程。鼓励各学位授权点加强双语课程建设,鼓励采用优秀原版教材,鼓励开设全英文教学课程。

3)发挥关键课程作用。思政课开设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贯彻落实好《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国家文件精神,在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

4)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文件要求,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原则上,每个学科应培育若干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5)学分设置

学硕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3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0个,实践环节6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学位课程(核心课程)学分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少于19学分,实践环节2个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少于5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8学分,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环节不少于36学分,非学位课(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少于4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学位课程(核心课程)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少于15学分,必修环节(社会责任等)4学分,翻译实践与专业实习6学分。

五、时间安排

1.6月上旬,各学院成立组织机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应建立健全各类别的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各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开展深入调研和研讨,广泛征求导师、任课教师、校外专家、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在校研究生对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

2.6月底前,各学院完成培养方案(初稿)及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各学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完成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学院组织审核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

3.7月中旬前,各学院组织专家论证,并经学院教授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提交研究生部备案。其中,专硕培养方案专家论证需聘请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外专家。

六、相关要求

1.方案制定(修订)后执行周期一般为三年,执行周期内,每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微调。在执行期内新增的或动态调整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2.课程设置要紧扣学科特点和学科前沿,对近三年没有开设的课程必须予以删除。课程设置需按照研究方向开设,杜绝因人设课、重复设课等现象发生。 对于学位授权点学生分属不同学院的情况,由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所在学院牵头,各二级学科所在学院参加,共同修(制)订培养方案。

3.各学院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制定(修订)工作,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培养方案一旦制定生效,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如确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的,须办理变更审批。

附件1:专硕培养方案(模板).docx

附件2:学硕培养方案(模板).docx

附件3: 教学大纲(模板).docx

附件4:对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基本原则落实情况.docx